收納設計五大原則:住得美,也住得下!不藏亂、不犧牲美感的生活整理術

收納設計五大原則:住得美,也住得下!不藏亂、不犧牲美感的生活整理術

你是不是也曾經試過,在家𥚃好不容易花時間把東西收起來,但過幾天又亂了?


其實問題不在於你「不會收」,而是空間在設計時,根本就沒替你的生活模式規劃好「能收、好拿、不亂」的系統。

這篇文章,我們整理出最關鍵的 五大收納設計原則,不論你是住套房、小家庭、還是剛買預售屋要做裝潢,這些觀念都能幫助你打造「住得下、找得到、看起來還很美」的理想空間。


🧱 原則一:依使用頻率分類,不要只看大小

依使用頻率分類,不要只看大小

最常犯的錯誤之一,就是依照物品「體積」收納,卻忽略了「使用頻率」。

  • 常用物品(如每天用的包包、外套):放在玄關或開放區域,方便拿取。
  • 次常用物品(如備用棉被、電器備件):可收在櫃體中層或抽屜。
  • 備品/季節性用品(如行李箱、冬衣):收在上掀櫃或床底收納。

📌 記住:「收得進」只是基本,「拿得出」才是高階收納!


📐 原則二:優先規劃「動線上的收納點」

優先規劃「動線上的收納點」

收納點不是放在「剩下的空間」,而是要放在「會用到的動線上」。

例如:

  • 衣服替換的收納櫃,要靠近臥室/浴室中間。
  • 曬衣的陽台,附近最好就有摺衣收納箱或吊掛架。
  • 鍋具/碗盤/食材收納,應該沿著「料理流程」順序配置。

✅ 動線與收納點一致,才不會用完就亂丟。


🧱 原則三:立體化思考,善用高度與深度

立體化思考,善用高度與深度

不夠放,不代表空間不夠,而是「垂直空間沒用到」。

  • 利用牆面做層板或吊櫃(建議不超過視線上限)。
  • 抽屜加層架或活動分隔盒,讓每一格都有邏輯。
  • 櫃子最深處使用收納籃 + 拉出式設計,提升取用效率。

🎯 不是加櫃子就解決,而是讓每個層次都清楚好用。


🧩 原則四:留白即收納,美觀也要納入設計

留白即收納,美觀也要納入設計

整齊不代表把所有東西都藏起來!
最理想的收納設計,是讓空間有呼吸感,同時仍保有物品分類。

  • 用展示櫃結合隱藏式收納,讓空間不壓迫。
  • 書牆或展示層板搭配收納盒,達到視覺一致。
  • 「可收納的家具」(如矮櫃、坐墊收納椅)讓使用機能提升。

✨ 空間有美感,人才願意維持整理過後的狀態。


📊 原則五:設計一套屬於你的分類邏輯

收納沒有絕對標準,但「一致邏輯」最重要。

例如:

  • 家中所有電器線材 → 同樣尺寸盒子 → 同一櫃內標示
  • 所有餐具 → 分類於抽屜 → 內格劃分清楚

你可以使用以下邏輯進行分類設計:

分類依據適用類型建議配置範例
使用頻率日用品、衣物常用放下層,備品放高處
功能別辦公、廚房、備品每區各有一櫃分配
季節性冬被、夏裝、節慶物床底或儲藏間統一管理

📦 整體規劃一次做好,未來才不會邊收邊煩躁!


📣 小總結


收納不是單純把東西塞進櫃子,而是要結合生活動線、使用頻率與空間特性,打造「能收、好拿、不亂」的系統。

透過依使用頻率分類、將收納點設在動線上、善用垂直與深度空間、保留適度留白美感,以及建立一致的分類邏輯,不僅讓物品井然有序,也讓空間更舒適美觀。

從源頭規劃好收納,才能減少雜亂、提升生活品質,讓整理變得輕鬆又持久。

✅ 更多收納的相關問題 FAQ


收納做得再多,還是亂?問題出在「設計沒規劃」!

買再多收納盒,還是找不到東西? BonnyRun 幫你從動線、櫃體到展示收納一次整合, 讓你住得下、找得到、又好看!
歡迎諮詢相關問題,我們免費幫你初步評估!

設計辦公室:台灣台南市北區文賢路572巷25號
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內容索引
返回頂端